唐代行书书法与唐诗的完美融合,是一场视觉盛宴,在唐朝时期,“诗书画”三者被视为一体化的艺术形式之一。“颜筋柳骨”、“欧体虞派”,这些名家风格不仅体现在笔墨之间、字里画间;更融入了诗人对生活感悟和情感表达之中。《兰亭序》、《祭侄文稿》等传世之作更是将这种“诗意化书写”、以情入书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通过流畅自然的线条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激荡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如见其人”,因此可以说:唐代的文人雅士们用他们精湛而富有情感的技艺为后人呈现了一幅又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繁荣的文化和开放的社会风气著称于世,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诗”与“书画”,尤其是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法也在此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创新。“以文载道”,“唐人写经”、“颜真卿《祭侄稿》”、怀素的草书等作品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其中尤属王羲之开创的行 书为代表 ,它兼具了楷书的工整规范及隶意的流畅自然 ,本文将从欣赏角度出发 , 通过几幅经典的作品如 《 李白醉卧桃花潭 》 等来探讨这一时期的诗词文化如何通过精湛绝伦 、风格迥异但又相互呼应的艺术手法得以传承至今日仍熠煜生辉 . ###### 二、“李杜文章 在眼前”——李白诗句入画境 #### (457 字 ) 提到大唐盛世最耀眼的星辰莫过于被誉为"浪漫主义诗人 " 之首 —— 太 白星 ( 即指大名鼎然 ) :他 以 其 无拘无束的思想情感 和 天马星空般想象力创 作 出 了无数传唱千古佳作 如 :< 将进酒 >,< 月下独酌>>. 当这些充满激情澎湃的文字被转化为纸上丹青时, 又该是何等的风采 ?! 我们翻开一幅描绘黄鹤楼送孟浩然后场景 的画卷可以看到作者巧妙地运用浓淡干湿不同层次水份控制以及粗细相间线条勾勒出山川壮丽景象. 同时又在局部细节处展现出极富表现力且富有节奏感技法特征 ; 再结合那句著名词牌曲调【忆江南】: '故 人西辞 黄鹂岭'...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笛声......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界限把读者带入到那个时代氛围中去感受那份真挚友谊以及对未来无限憧憬之情愫 ! 这正是所谓‘’见此一帖胜读十卷’’之意蕴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