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和其另一作品——《八骏图》,均体现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精神与社会责任的交织,前者以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壮烈的英雄形象及其对自由的追求与牺牲来传达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后者则通过对马匹生动形象的刻画和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自由、平等和人性的思考。《五百勇士》、《徯我后章》《负伤之民》、以及后来的“巴黎序曲”等画作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及人民对于变革的热切期盼和社会责任感的觉醒。“五四运动”、“大革命”、抗日战争时期的许多重要事件也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或隐喻式的表达——这些无不体现出他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
在21世纪初叶,当我们重新审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时,“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思想启蒙和民族觉醒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这一时期内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意识的杰出画家如齐白石等;而其中尤为突出者当属以现实主义绘画风格著称并深刻影响后世之人的——著名国画大师兼油画家李铁生先生所推崇备至且亲授技艺于其子嗣之一的门徒:即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角——《从〈五牛〉到《徯我后》》:论及两位不同领域但同样卓越的大师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然而在此之前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另一位对当时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巨匠——“新中国第一代油画的大家”——许伯骧(Xu Beihong)及其作品。《<五星照神州> 》之外, 还不得不提及他那幅脍炙人口之作:《白云边草共秋色》,这幅由众多学者专家考证确认系出自青年期代表佳作之一的作品至今仍能引发广泛共鸣的杰作出自谁手?答案正是那位集革命浪漫主义者与古典人文情怀于一体的才俊—徐悲鸿( Xu Bei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