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行书字帖是唐代书法家、理论批评家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千年墨香中的艺术瑰宝”,其作品以流畅自然和结构严谨著称,在《论書》一书中提出:“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强调了初学者应注重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违而不犯”的道理在于通过对比与呼应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不方之反为圆”、“不便之为便”,“智巧兼优者乃能入于二美并得之中”;这些观点不仅对学习者的实践有指导意义而且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祭季明文稿》、《兰亭序跋集注》、以及他的其他手札等都是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神策军碑题名考辨》《唐人尺牍真伪丛志》,更是他作为一位学者所留下的宝贵遗产——对于古代文献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传统艺术精神的延续——从“大令”到 “小慣客”(孙过庭)
在探讨中国书法艺术的璀璨明珠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两位关键人物——“二王”——即东晋的著名书家之王羲之和他的儿子、同样才华横溢的书圣之子王子敬(又称献),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了行书的巅峰之作《兰亭序》和其后的诸多佳作,《集字学新论》(又名箋注),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这条传承链上,“草聖”、楷法精严的大师张旭则扮演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大小李将军”,尤其是其中的佼者—【孫過廷】(638年 - ?),作为颜真卿等人的老师及不朽著作——《書谱续》,成为了这一脉系中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論語學續》(又稱